底色高三作文优秀8篇

为生命打上刻苦专注的底色,在追梦路上才会行稳致远,而后实现目标。下面是编辑醉清风为大伙儿找到的底色高三作文优秀8篇,欢迎阅读。...

为生命打上刻苦专注的底色,在追梦路上才会行稳致远,而后实现目标。下面是编辑醉清风为大伙儿找到的底色高三作文优秀8篇,欢迎阅读。

底色的作文 篇一

秋风卷着落叶,雨点滴打着裸露的枝头,穿透着,啪塔一声,掉落在地面上,也在我心中的湖面上惊齐了一圈圈涟漪。

残余的黄昏洒下了一片光辉,却为我增添了几分哀愁。,似在为我的青春抹上一笔忧伤的底色。

推开柴门,已无力再望外婆那慈祥的面庞,沉重的脚步伴随着我到卧室,撩起被子,蒙在头上,一阵呜咽的声响传过来,外婆轻轻地走到床边,轻抚被子中的我,慈爱的说:“没事,哭出来就好了。”处在黑暗中的我,感到了一阵温暖,这,是温暖的底色。

初秋的早晨,带着丝丝凉意,伴随着“兹兹”的声响,我醒了,揉着哭肿的俩只眼,走出卧室。

只见,小瓦屋的磨盘轻轻地,缓缓地转动着。

外婆穿着蓝布褂子,顶头上的银丝盘成一个小发髻,露出两截青筋密布的瘦弱手臂和宽大粗糙的手掌,就这么一步步的,踏着他平日劳作的节拍,推着磨盘转圈,偶尔哼两句婉转的歌谣,奶白色的豆浆就清清静静,滴滴答答地落在了小木桶里,渐渐充盈,伴着豆香,再用奶白色的绢布虑上一遍,除去豆糜,外婆便要我般些柴火,升上水,开始在灶台上煮豆浆。屋外,炊烟袅袅,屋里飘香渐浓,墨绿渐深。

望着锅中咕嘟咕嘟冒着奶白色的小泡,我不经陷入沉思,原来,那么美味的豆浆需要经过锤炼,提取最好的豆汁,在经过高温的熬煮,才能散发诱人的香味这正如我们的青春一样,没有痛的领悟,哪来不悔的青春,哪有最精彩,最值得怀念的青春。

这是必不可少的青春磨砺的底色。

待得豆香勾人,外婆这才取出逢年过节才用的青花碗,撒上一抹细细的糖丝,用葫芦瓢轻轻一浇,一碗氤氲着热气的豆浆端到我的眼前。

碗底开着青釉双莲,喝到最后方可显现,我总是将最后一点舔干净,最后总是格外的香甜,格外的香,双莲也在初升的阳光下显得特别典雅,一直开到心上。

外婆望着我,和蔼的说“孙儿,你该知道我的用意吧,即使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不尽人意的事,也不要气馁,因为那是上天给你最好的礼物,这是青春勇往的底色。”听后,我紧紧抱着外婆,谢谢外婆,清泪顺着脸颊流下。

“风来疏竹,风过而竹不留声,雁渡寒潭,雁去而潭不留影”,我们应当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,不要去抱怨那些不尽人意的事,事情来了,就要尽力去做,这才是青春的底色。

底色的作文 篇二

游鱼戏水,落花旖旎,荷碧摇曳。一派怡然之景在北宋画家刘宷的笔下显得灵动而不僵硬。何以构造如此之妙趣?定睛细看,原来整幅画中并无一丝水纹,只画鱼儿不画水,全然以宣纸的本色作底,却别有一番风味。

古人讲究留白之美,画鱼常无水而游,画竹则有无风而动,每每手执这样的画幅便有清朗明逸之感油然心生,真可谓“虚实相生,无画处皆成妙境。”的确,诺大一张画卷中清明纯净的底色更增添一番淡雅之趣。

然而底色并不仅仅存在于尺寸画幅之中,每个人的生命画卷上也有自己的底色。

≤www.1mi.net≥

有的人偏爱浓墨重彩,有的人欣赏清丽洁白,底色装点着我们的一生,无论如何着墨,都因为底色的存在而蕴含着我们独特的性格与情感,当我们走至人生之尽头,留下最后一笔墨迹,也许,多数人都不会满意:因为喧嚣的色彩早已夺去一幅画应有的美感,只有少数人用平淡恬和的笔触适时留白,才留下意蕴无穷,以海纳百川的胸怀,拍遍阑干,这便是淡雅之人生。这淡雅的画卷中,那些貌似无趣之处,也仿佛若有光。而那熠熠生辉着的,是仁者之智,是道法自然之美。所以清丽洁白才是人生该有的底色。

当我们迷惘于灯红酒绿之中,领悟本心,聆听心灵的声音,依心而走。大多时候,因名因利,人们让心灵蒙上一层薄薄的尘土,一次次,一层层,直到心彻底被欲望蒙蔽。固然,声名远扬的人生是浓墨重彩的,但这也就失去了人生原本的平和宁静,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,遵循内心,终得留白之境。

一心向阳,无畏悲伤。人生中太多苦难与悲伤,我们要让心中住进阳光,用温暖和煦的乐观之情,慢慢淡去忧虑的深蓝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终以修得心之广阔,容纳万物之胸怀,不在

自然界里,有万事万物本真的模样。花一天时间,心无旁骛的端起一杯茶走在亭院里,走在树林中,倾听万物生长,注视时间流转,接受心灵洗礼。“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,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”远离世间的纷纷扰扰,让一切都归于宁静淡雅的本色,令风儿轻轻搽去那些不该留下的痕迹,这便是心灵之升华,底色之洁白。

从古至今,无论是“草木本有心,何求美人折”的傲视凡俗,亦或是“我心素已闲,清川澹如此”的恬淡寡欲,这些都是纯白的人生态度,是生命的留白之美

当每个生命的画卷都归于洁净,那时候社会的画卷也就变得美好与和谐,一幅幅拼接起来的那些神秘的洁白,以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,纯银般安谧宽仁的光芒,梦色绝尘般的巍峨与澄明,让整个世界变得无为而美,成就世界的纯净底色。

底色作文 篇三

用善做底片,用良着色。

雨微微的下着。见她蹲坐在马路边,倚着栏杆,撑着一把油纸伞,嘴里轻轻嚅动着,“卖桂花!”声音有些颤抖,尚不太大,但在雨中缓缓扩散开来。

却无人光顾,她站起,又坐下,走来走去,却又回到原点,油纸伞遮了她大半个脸,雨中视线本就依稀,只见她轻轻掀开蓝布,蓝白相衬的,上面镶有碎花,很古补的那种,不知是否是错觉,见她笑的很粲然,然后又小心她一层一层包好,揣在怀里。

见时机已到,她走进车海,这两分钟的红绿灯是她叫卖的最好机遇。她一辆车一辆车地敲窗,却无人理应,有人竟从车窗里抛出一根仍冒着火光的烟头,直中她的衬衣,她无奈地叹叹气,掸掸烟灰,转身再次走进车海,母亲见状,转头对我说:“崽,你看那老婆婆多可怜,待她来时,我们把她的花全买了吧!”我笑着应允,她在雨中缓缓走来,那情景,恰似一位征程万里后,时间渡口风雨归来的归人。她轻轻敲车窗,我把窗子打开,对她说:“奶奶,您有多少桂花,我们全都要了!”我把目光投向她,汗水像溪流一样在她梯田一样的皱纹里肆意流淌,她笑笑,掀开她的幕布巾,一排排桂花整齐地排列在筐内,在风中起舞,那花香馥郁芬芳,只嗅上一口,皆唇齿留香,我贪婪的大口大口嗅着,她却欣然婉拒:“花香多了会腻人的,三支刚好,地块钱三支!”她递给我三支刚含苞的小骨朵儿,香气正浓,可养上很久,我递上一枚硬币,她小心收好。雨水滴滴落下,缓缓飞溅,飞进她的眼里,进入雨水后的双眸不再浑浊,变得清澈透亮了起来,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,从那双眸中,我看见了一个如水般橙澈的琉璃世界,看见这漫漫红尘是离我最近的温暖。我笑着道:“奶奶,你以后每日都要在这卖桂花哦,我会每天都光顾的!”她再次笑了,笑得那样灿烂,“好!我每天都在这里等着你!”她摸摸我的头。红灯已逝,我们扔在起程,与她告别,见她缓缓走进雨中,视线依旧依稀,但内心却已找到一条阳光普照的星光大道,我想,我会这么一直走下去。

我们在路上,不停奔跑,时间也在赛上,不停飞逝,但善良却从未改变,我想我会一直以善良做底色。

底色作文 篇四

如丝如缕的薄雾笼罩着人间烟火,携着田野上庄稼丰收的气息,像一条轻柔纯白的溪流,缓缓淌向天边的鱼肚白。雾霭下的枫叶被氤氲着的桂花香染红了满山遍野,映衬着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,潺潺细流。

乡下人家民风淳朴,清晨六点不到就升腾起炊烟,为了让那些庄稼人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余下的一天,待庄稼人吃饱后便下田农忙。南方多是水田,主要以水稻为食,所以一到秋天,田野里便满是打躬作揖的稻谷,每当风走过,田野里便响起哗哗的声音,在乡下的秋天待过的人都知道,那是今年穰穰满家的象征,亦是明年衣食无忧的标志,更是劳碌了数月的回报。

水稻在金秋是饱满的金黄色,虽然农民没有像画家对色彩那般敏锐,但是他们却懂得这金黄色背后是由多少的汗水所调和而成的,正巧这一点是画家无法参悟的。画家可以绘出最生动的秋天,但他们却无法描摹出那最淳朴的金黄色。

七月流火,袅袅的炊烟盘踞在天空中,那是当归的信号,在田间的庄稼人则会闻着那再熟悉不过的味道向家走去,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,只为在今天品味这数月的劳累。这醇厚的饭香飘出千家万户,氤氲在一起,成了庄稼人梦里的那一片金黄色,亦成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的故土。梦中的热泪沾湿了枕头,也温柔了漂泊的岁月,十年饮冰,难凉一腔热血,长离故土,稻香萦绕心头。

我从小是在乡下长大的,自从要上学以后便来了这座城市,一待就是十几年,所幸家乡离这儿不远,每年过年还可以回家一次,只是现在的家乡早已与旧时的不同了,时间一久,早已就物是人非了。

小时候吃惯了外婆家的饭菜,也就觉得不过尔尔,只是用来果腹而已,但是现在却倒是怀念得紧,觉得这再也熟悉不过的饭菜早已� 但令人欢喜的是,外婆时不时会寄来一些粮食,其中最多的就是米了。这些米是他们辛辛苦苦花了数月所种的水稻,仔细嗅嗅还仍有乡下新鲜的空气。这些粮食可能就是我乡情的寄托了,每每闻到熟悉却又陌生的饭香,总是会在梦中见到那一方晴空下的田野,里面浮动着金黄色回忆。

思乡久了,乡情就变成了乡愁。时隔多年再回到家乡,看到稻田里的那一片稻浪,是否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涌上心头?看到亲人在夕阳下拖着疲倦的身躯走回家时,是否会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?是否会感到心里某一处地方突然间变得很温暖,很温柔,好像在这世界上所有的委屈霎时间烟消云散?

你,是否看到了儿时牵着他的手在夕阳下缓缓地走回家?而身后,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。

底色的作文 篇五

爷爷是典型的中国农民,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切中国农民的品质,勤劳朴实善良。他常说“苦了自己没关系,不能麻烦到别人。”没有任何华丽辞藻,就像他的`人生,如水一般平淡,如土地一样坚实。

日出而作,日落而归,面朝黑土,背朝天。就这样,在他那几亩田地中,春播秋种。记得那时化肥已经很普及了,但爷爷总是要留下一亩地种绿肥,他总执拗的说“什么肥都抵不上我这天然肥。”的确是这样,不管是蔬菜还是水稻,在我们看来那就是最美味的食物。

爷爷还不止于此,他一生在田间劳作,将毕生心血倾灌在这片土地上,播种结束或是插完了秧,爷爷便会提着一个小桶,装着花瓣,来回的撒在田中,在他看来这样的粮食长出来,伴着花香。是否有花香,我早已忘记,但爷爷的纯朴风气印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记。他耕种着这片土地,长出了一种果实叫朴实,那是爷爷生命的底色。

而这几年,爷爷由于身体原因基本不种田了,由于无事,他又恋起了烧香。每每回老家,所闻到的,不是饭菜的香气,而是香火味儿。家中最显眼的便是那一尊烤瓷的观音像,观音手持杨柳玉净瓶,眼睛微闭,它的正下方是一炉香灰,总是有几根深红的点燃的香插在其中,冒出缕缕细烟钻入鼻中。一种浓厚中带有丝丝熏味儿的气味,并不好闻,但到底也是令人遐思的。

只记得那时爷爷教我上香,点燃三只香,双手轻握,两臂举着香向前伸,将头埋下,闭上双眼,虔诚的拜三拜,心中默念着期盼的内容,最后将三支香插入香炉。我每每都是与爷爷一起做的,我能看到爷爷凝望着观音像的眼神是那么真诚,那么纯粹。结束后他总要笑着摸着我的头,说“做人要用真心,观音才会保佑。”

我知道,爷爷根本不信佛,他所祈祷的只是家人的平安快乐,用他的真心去期盼幸福。

香虽燃尽,气息仍存,他的朴实,他的虔诚,他的真心,是他生命的底色,没有斑斓的色彩,只有那无华的淳朴,无形中也渲染着我的底色。

底色的作文 篇六

生命原本很白,荒野原本很空,荒凉里的行走,阴影又在缓慢掠过生命的底色……——题记

穿越了红尘的悲欢惆怅,和你铁了心的流浪,刺透遍野的青山和荒凉,有你的梦伴着花香飞翔。

西塞山前,烟波钓徒彳亍于斜风细雨中,不须归去。一只白鹭冲天而起,桃花流水鲜艳成永恒的风景。

面对高官厚禄,你不为所动;面对荣华富贵,你转身走开……只是想变成一只蛹,掸尽红尘恩怨;只身躲进红尘的土坛,享受一次蝴蝶的睡眠。

一场大梦,亦记不起这是蝴蝶抑或蝴蝶是自己,他人早已乘风归去,你却笑看红尘万千,所谓快乐就是笑踞庭院,守候那满园的菊色。

背过身,红尘在东篱之外。

那些痛的记忆,藏在春的泥土里,滋养了大地,开出下一个花季。

翼角飞云,栏板印日,楼边的大江青碧如绸,在波纹叠的历史唱片上,录下千年不衰的吟唱。

风一扬手,将遍地的黄撒入眼里。

秋风摆渡着那一枚枚梦想飞过冬天的黄叶,却难以摆渡你内心的失落和惆怅。

客栈的灯光照不见远处的黄昏和远处的眺望。是什么让笔尖硬撑着不愿躺下?是什么让青春飞扬的黑发落满世间的风霜而不改变初衷?平凡的人生,随纸而动,随字而飞,只愿化作一句精彩的禅语。

芙蓉楼上,远送友人。

玉壶里盛满刚烈的酒浆,杯盏见倾溢纯真的情愫。离别匆匆,晶莹的泪映,在风中散成永恒的思念。

何惆远谪?青山作证:玉壶冰心未染一丝俗尘。

爱逍遥,琴豁萧,酒来倒,仰天笑,全忘了,潇酒如风,轻飘飘,爱或恨,都不要,潇洒红尘轻飘飘。

古典诗词里,轻启红唇的青莲让诗人瘦瘦的手指沾染夏天最初的颜色。他的飘逸是对逍遥最好的诠释,那份潇洒和绝世的飘柔是否惟有那一池的清水可造就,恪守一分遗世而独立的气韵,却也难逃红尘的羁绊。

一枝青莲,在六月梦见一场大雪。

大鹏腾飞,双蝶折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,然而网太大,翅,双鸟折翼。

那场行走在六月的雪,悄然绽放,又悄然消释在梦的边缘,只剩彻骨的孤独与寒意。

断桥残秋,临风飒爽,眼光在风景中搜索又放弃,不是没有入画的佳景良晨,只因两袖携风,没有一支悬在腰边,挂在心里的妙笔,空有满腹的希冀和等待吟在不出声的诗中,有谁知晓。

今夜,煮一壶月光与谁共饮?把酒问月,却问来一场秋雨。

明日散发弄扁舟,同销万古愁。

底色高一作文 篇七

同学们阴着脸,没有人说话,自顾自地走着;没有人发号施令,却都往班级的方向走。

刚刚,跳长绳比赛结束了。三人共跳的模式让我们好不适应,成绩也因此很不理想。比赛还未比完,脸上写着“失望”二字的同学们便陆续离开。终于没有人为选手递水,更没有人安慰。在晴朗的天空下,头顶着乌云的同学们,拖着疲惫的身躯,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操场。

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,想要打破这压抑的氛围,又或是完全出于好奇,问起成绩来。“106个”他在短暂的沉默后,开了口:“不错啦!没怎么练习,已经很好了!”这好心的安慰却似嘲讽一般,让选手们更显自责。还未走回班级,这股瘟疫般的情绪便传染了那些欢笑着、玩着游戏的同学,他们停止了欢声笑语,于是整个班级笼罩在乌云之下。

“你们知道这一届运动会学校为什么要求三个人一起跳,而不是单人跳吗?是为了锻炼你们的团队配合能力,这是将来步入社会所必须的能力。”比赛前几天,班主任这样告诉我们,“这次不是你一人跳得好就行的。一个人先跳了,其余二人仍呆在原地,没成绩;别人跳了,你还没动,还是没成绩。”这一番话,好像预言了我们这个不团结班级今天的失败。从九月份刚组成新班级,每个有思想的个人便会很少听从班干部的命令;班级也不像一个整体,反倒像是一盘散沙。

一段简单休整后,同学们便各自拎着包袋回到了教室。这里,乌云散了散,现出了聊天声。可很快小乌云又聚成了乌云团——从未练习过的职工组成绩都要高出我们班30个。这时同学们终于恍然大悟——一切的借口,一切练习时间不够的借口不过是自我安慰,真正的问题则是散沙没有聚成水泥,毕竟再好的建筑师也难以用细沙造成高楼大厦。

不过好在,有了错误就有弥补,散沙也能找到了构成水泥所需的一切。在之后不长的日子里,寂静的黑夜里有了安静的教室,同学虽会习惯反对班干部要求,有自己的方案,但他们刚张开嘴却又咽回文字的场景,会保留在我脑海;有好几次,班级旁的空教室灯光亮起又灭了,班干部们拿着纸笔走进又走出,皎洁的月光照亮了他们发梢上的汗水……

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……二百三十、二百三十一……”第二年运动会,在全班级集体的注视下,选手们跳得游刃有余,如鲤鱼跳龙门接连不止。这一次,同学们都在加油,都在庆祝。

底色作文 篇八

无论走到哪里,请记住,你的底色永远是黄色。

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,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,我去博物馆欣赏油画,在街头的便利店买当地的饮料,到海边感受清凉的风吹过脸颊,似乎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的生活。

不知是第几天,去遍了这个城市的所有博物馆,我发现自己无事可做,就静静地站着,站在异国的街头,白、黑皮肤的人三五成群的从我身边经过,没有人看我,没有人注意到我,耳机里播放着熟悉的华语歌曲,我突然意识到我缺少的那部分是什么。

我逆着人流跑到十字街口,招来一辆出租车,用生硬的英语告诉他,去华人街。看着华人街上穿梭着熟悉的黄色面孔,慌乱的心渐渐安静下来,像是回到了家的感觉。

漫步街头,发现街角有一家不起眼的华人小吃店,缓步入内,依窗而坐,我点了一份水饺,这才发现,吃着家乡的美食,用自己的母语交流,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事情。我喝着热腾腾的饺子汤,打开手机与远方的朋友联系,朋友问我何时回归,我看向窗外,暮色渐浓,黄皮肤的人们渐渐聚拢起来,一片暖意的灯光中,我回复到:“隔天回家”。

我系好围巾,离开这家小吃店,夜色降临,看到墙上高高悬挂着的红色灯笼,才意识到是我们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快到了,街道两边的店铺已有各色灯笼售卖,做工很简单,白色的纸张,稍加些颜色,便是兔子灯笼,各色简易的彩灯,让我想起了元宵节夫子庙的街灯美景,那里的花灯最多也最漂亮。但我还是买了只灯笼提在手上。街侧有卖糖葫芦的老奶奶和卖小玩意的大伯,人群喧闹而亲切。身边走过一位抱着孩子的华人妈妈,我看了看她怀里可爱的宝宝,她对我笑笑说:“你好啊,哪里人啊?”,我还是喜欢这种熟悉的问候。我们穿着不同的服色,有着不同的经历,在街角相遇,相视一笑,或打个招呼,或聊上几句家常,只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,有着相同的习俗、相同的肤色。

我拎着灯笼的手冻得通红,却迟迟不愿离去,看着那些熟悉的黄色的面孔,我想,是时候回去了,家是最温暖的港湾。

无论何时何地,我们的底色永远是黄色,不会改变。

上一篇:关于中秋节的作文700字(优秀5篇)
上一篇
下一篇